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

当前位置: 首页>>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正文

师资队伍

发布日期:2025-08-27 15:30   作者:   浏览次数:

教授:

戴伟

戴伟,教授,博士,中国科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20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物理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湖北省科技厅权威专家库入库专家。

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2项,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基金1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4项,主持湖北省科技厅项目2项,主持湖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获评全国大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 “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湖北第二师范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十大科研成果奖、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先进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热学、计算物理、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储氢材料的理论模拟研究、储氢表征研究、分子势能面构建的方法研究。


邓严林

邓严林,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在《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Bulletin of Korean Mathematical Societ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规划教材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参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攻关项目。


杜锋

杜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院长,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中国科学:数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中文核心期刊12篇。主持和参与各类教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担任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和十余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盛集明

盛集明,教授、硕士,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副院长,湖北省运筹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高等代数》、《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主持《离散数学》、《应用数学》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工科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并获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华中杯”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1项;负责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首届’九渊计划”数学项目,先后有4人考取研究生。

2009年获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首届师德师风十佳模范教师,2011年获评首届荆楚理工名师,2021年获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年获荆门名师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图论及其应用,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5部。


黄兴奎

黄兴奎,教授、硕士,荆楚理工名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农工党荆门市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支部主委。主讲《量子力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主持《量子力学》课程建设并获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大学物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建设,参与《力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0余篇。

长期在量子信息,大学物理教学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INSPEC收录2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教材3部。被聘为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研究员,主持完成了湖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参政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招标课题2项,撰写的论文《做好政治交接 提高履职能力》荣获农工党中央2021年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龙兵

龙兵,教授、硕士,北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概率统计的研究。担任概率论、数理统计、抽样调查、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计算、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校级教科研项目4项。在《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数学进展》、《应用数学》、《浙江大学学报》、《火力与指挥控制》、《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 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2篇论文被SCI收录。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工作,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篇。2014-2016年连续3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荆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


刘古胜

刘古胜,教授,主要从事初等数论及密码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多个课题,有2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有多部著作或教材出版。


李传新

李传新,教授,硕士,武汉大学和东南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hinese Physics B,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3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荆门市教科研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主编身份主编教材一部。主要研究方向: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


博士:

蒋再富

蒋再富,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会员,湖北省孤立子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激光器非线性动力学。担任《热学》、《近代物理实验》、《激光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关于半导体激光器方面的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20篇,EI检索2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中青年团队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


陈姝敏

陈姝敏,博士、硕士生导师,荆门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主持各类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近两年承担各类横向课题十余项,入账经费总计三百六十多万。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检索一区4篇,二区10篇。并荣获荆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曾刚

曾刚,博士、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博士后,应用物理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地磁场、磁层环电流和磁层等离子体等磁层基本物理过程的研究,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动力学》等课程。发表SCI论文3篇,主持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4项,参加国际会议1次。


侯兰宝

侯兰宝,博士、硕士生导师,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学名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在SCI、E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各类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5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50余项,并主持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攻关项目。


平磊磊

平磊磊,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强耦合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的非经典物理现象,包括光参量放大在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的应用、量子相变和特定量子态制备等。近年来,在Phys. Rev. Lett.上发表1篇高质量学术文章,在Phys. Rev. Research、Phys. Chem. Chem. Phys.、J. Phys. Chem. A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李磊

李磊,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薄膜材料生长及性能研究、材料表界面物理与化学研究。近年来,在J Phys D: Appl Phys、AIP Advance上发表SCI文章2篇,在Nat. Commun.、ACS Nano、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文章近20篇。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黄珊

黄珊,博士,讲师,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交流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在 Results in Physics、Physica Scripta等期刊共发表SCI文章5篇。


邹志琼

邹志琼,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 中文核心期刊2篇,主持科教研项目5项,参与10余项,发表专著2部,主编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规划教材4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批校优秀基层组织,负责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得国家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40余项,参与多家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并合作主持横向项目4项。


王晶晶

王晶晶,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超硬、超导等材料)的结构和物性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在Phys. Chem. Chem. Phys.、J. Phys. Chem.C、J. Alloys Compd.、RSC Adv. 、Mater. Chem. Phy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


余婷

余婷,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包括生物分子的统计热力学、RNA折叠动力学、核酸-蛋白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Phys. Rev. E、J. Phys. Chem. B等期刊发表SCI文章4篇。


孔攀龙

孔攀龙,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如超硬超导材料、光电能源材料、电池电极材料等)结构设计及其器件应用研究,擅长对材料结构相关的电声输运性质进行计算和分析。近年来,在Phys. Rev. B, Phys. Chem. Chem. Phys., J. Phys.: Condens. Matter, Adv. Sci., Comp. Mater. Sci.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校级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项、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1项。


程子爽

程子爽,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吸附,储能以及催化的理论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pl. Surf. Sci.、J. Alloy. Compd.、Nanoscale、J. Mater. Sci.、J. Phys.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刘禹

刘禹,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微纳光学,光束整形以及矢量光束。近年来,发表5篇关于光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包括自然指数期刊Physical Review A 1篇。主持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李为超

李为超,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理论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新物理唯象学,涉及暗物质、Higgs玻色子等领域,著有相关论文三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等。


金明杰

金明杰,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暗物质唯象理论及高能粒子物理。近年来,在Phys. Rev. D,Eur. Phys. J. C,J. High Energy Phy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阮琴丽

阮琴丽,博士,讲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物理专业,2024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主要研究非线性动力学、低维微观系统热传导中的应用。近年来,以独立第一作者在Phys.Rev.E、Phys.Rev.Res、Chin. Phys. B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朱春春

朱春春,博士,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额外维理论与引力回声。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 High Energy Phys、Commun.Theor.Phy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


刘慧莹

刘慧莹,博士,博士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系统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光电特性的应变、掺杂、界面及外场调控。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ta Phys. Sin.、RSC Adv.、Phys. Chem. Chem. Phy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


何适

何适,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高压下硅酸盐矿物的输运性质理论研究。近年来,在Phys. Rev. B,ACS AMI,Eur. Phys. J. Plu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下一条: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专业简介

  • 版权所有:@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网站 williamhill8.com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电话:0724-2355862  E-mail:slxy@jcut.edu.cn
  • 地址: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Baidu
sogou